《学者点评》是一个专门为专家学者设立的自由论坛。在这个论坛中,投稿者可以就世界大事或者热门话题发表精辟的看法和评论。有关稿件我们除了在本栏目摘选刊登外,也会在BBC中文广播中播出。所有投稿的文章必须是本人撰写的,而且在其它媒体上没有发表过。而文章的长度最好在一千五百字以内。您可使用以下的表格把来稿送交我们。
谈谈公投 (在美国的政论学者 严家祺 )
美国望谁赢台湾大选? (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裴敏新 )
北京可能输掉唯一的资本 (香港资深传媒工作者 冯木清 )
网络民意与制度进步 (中国著名异议人士 刘晓波 )
是否有必要大规模修宪? (在美国的中国宪政问题学者 陈小平)
中国年网络自由运动 (89学运领袖、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生 王丹)
毛泽东与治水 (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工程学博士 王维洛 )
走向成熟的中美关系 (美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裴敏欣)
中共宪法观的初步变化 (中国著名异议人士 刘晓波 )
香港区议会选举 (香港资深新闻出版工作者 丁望 )
稳定与民主 (中国人权研究会名誉会长 朱穆之 )
保护私产与既得利益 (香港资深媒体工作者 魏开星 )
修宪不如拆台 (中国法学硕士、自由撰稿人 王天成 )
中国独裁的伪善 (中国著名异议人士 刘晓波 )
宪法修改与总统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所研究员 刘军宁 )
剽窃者的天堂 (香港资深新闻出版工作者 丁望 )
台大选看连扁论输赢 (台湾《当代》 月刊主编 金恒炜 )
让神州五号推动中国强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韩德强)
北京“政治救济”香港 (香港资深传媒工作者 冯木清 )
妓女与 "中国制造" (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经济系高级讲师 刘芍佳)
自焚背后的人权灾难 (在北京的社会问题专家 刘晓波 )
台湾政坛的一条粉笔白线 (台湾政论专栏作家 陈柔缙 )
水库的困惑和无奈 (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工程学博士 王维洛 )
对仰融案的一些思考 (旅美中国问题学者 陈奎德 )
六方会谈突破跛足外交? (中国著名异议人士 刘晓波)
"雷声大雨点小"的修宪 (89学运领袖、哈佛大学博士生 王丹 )
香港“七七”之变后 (香港资深新闻出版工作者 丁望 )
现行人民币汇率是否合理 (剑桥大学中国经济问题学者 张炜)
大陆警察的另一面 (中国著名异议人士 刘晓波)
抓住中宣部的"黑手" (中国著名作家 余杰)
董建华述职的启示 (香港时事评论员 刘锐绍 )
民间维权运动的胜利 (在中国的政论家 刘晓波 )
政治改革的新幻想 (流亡美国的中国异议人士 方觉)
香港的死亡:回归六年祭(上) (香港中文大学 吴国光 )
香港的死亡:回归六年祭(中) (香港中文大学 吴国光 )
香港的死亡:回归六年祭(下) (香港中文大学 吴国光 )
胡锦涛的首次外交出击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裴敏欣 )
倾斜政策与三农危机 (香港资深新闻出版工作者 丁望 )
不上政治局的"问责" (在中国的政论家 刘晓波)
"六四"会被淡忘吗? (前“六四”学生运动领袖 王丹)
变“救火”为“防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韩德强)
抗疫与中国民间组织 (在北京的自由撰稿人 戴晴 )
中国费改税与农民负担 (香港资深新闻出版工作者 丁望)
SARS危机中的国际支持 (在中国的政论家 刘晓波 )
美国的军国主义道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韩德强 )
大陆媒体民间化努力 (北京社会问题评论家 刘晓波 )
中国的"反向歧视" (旅美中国问题学者 陈奎德 )
北京仍然没有春天 (知名人权活动人士 方觉 )
美伊战争和中美关系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裴敏欣)
台湾的民主化与宪政改革 ( 台湾当代杂志社总编辑 金恒炜 )
成败论朱镕基 ( 北京社会问题评论家 刘晓波 )
从香港看人大 ( 香港时事评论员 刘锐绍 )
共青团的权力新景点 ( 在香港的资深新闻出版工作者 丁望 )
平壤也在讹诈北京 (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吴国光 )
中国对伊问题的立场 ( 旅美政论家、华府中国论坛社社长 陈有为 )
天津缺水和引滦入津 ( 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工程学博士 王维洛 )
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 ( 在中国的政论家 刘晓波 )
中国应实行总统制 ( 中国民间改革理论家 曹思源 )
展望中国的外交挑战 (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裴敏钦 )
朝鲜核武危机与中国 ( 旅美政论家、华府中国论坛社社长 陈有为 )
读修改后的中共党章 ( 原中国社科院马列所所长 苏绍智 )
党票保障不了财产安全 ( 中国社会问题专家 刘晓波 )
普京访华与中俄关系 ( 夏威夷太平洋论坛、上海美国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于 滨 )
北京公子族分蛋糕 ( 在香港的资深新闻出版工作者 丁望 )
看十六大后的中国外交 ( 旅美政论家 、华府中国论坛社社长 陈有为 )
制度化与封建化的交错 ( 在香港的资深新闻出版工作者 丁望 )
“破船” 驶向何方? ( 中国社会问题专家 刘晓波 )
中共十六大与对台政策 (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 张五岳 )
"宪政"在中国的再兴起 ( 美国研究宪政问题学者 陈小平 )
中国-资本外逃的"天堂" ( 美普林斯顿大学中国问题专家 程晓农 )
从牧场峰会看中美关系 ( 美国卡耐基和平基金会研究员 裴敏欣)
苦难为佐料的调笑时代 ( 中国社会问题专家 刘晓波 )
温家宝提升权力含金量 ( 在香港的资深新闻出版工作者 丁望 )
胡锦涛接班热身新亮点 ( 在香港的资深新闻出版工作者 丁望 )
“911”和中美关系 (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朱锋)
中国的司法改革 (法国现代中国研究中心香港分部主任 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 )
论中国水利投资的误区 (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工程学博士 王维洛 )
中共十六大综合症 (北京社会问题评论家 刘晓波 )
民进党对台独意义的最新诠释 (台湾中研院政研所筹备处主任 吴玉山)
16大与中国政治走向 (中国政治问题学者 王鹏令「荷兰」)
美国"鹰"眼中的中国"龙" (上海美国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于滨)
中共为什么老爱自作自践自己的法律? (美国迪金森学院学者 宋永毅 )
大国外交与中国 (美国华府中国论坛社社长 陈有为)
长江会不会变成第二条黄河? (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工程学博士 王维洛)
评公务员加薪 (在北京的自由撰稿人 彭定鼎)
新世纪大陆爱国主义的转向 (在北京的社会问题专家 刘晓波 )
“三通”谈判的松动与两岸策略互动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研究统筹员 王家英 )
为无辜的死难者守灵--纪念‘六四’十三周年 (北京社会问题评论家 刘晓波 )
姓名 电子信箱 国家或地区 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