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詳細報道內容![]() ![]() |
||||||||||||||||||||||||||||||||||||
2003年08月12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4:55北京時間22:55發表
微軟涉嫌侵權面臨罰款五億
![]() ![]() 微軟可能面臨付出巨額賠償金的命運 世界軟件業巨頭──美國微軟公司因為其產品“IE網絡瀏覽器”侵犯了一項技術專利,從而遭到巨額罰款。 芝加哥當地的聯邦法院裁定,微軟出品的IE網絡瀏覽器中,一些插件和附帶程序增加的一些新的功能,是來自於一項由一家名叫Eolas的芝加哥軟件公司和加州大學聯合持有的專利技術,因此,微軟公司在1997到2001年之間,每賣出一套“視窗”計算機操作系統,就應當向這兩家機構支付1.47美元。這樣,此次罰款的總金額已經達到了5.20億美元(折合3.24億英鎊)。 芝加哥Eolas公司在法庭上說,該公司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開發出能使網絡用戶通過網頁進行互動的程序,並於1994年將其投放市場。該公司所持有的專利中所提及的功能在未經許可的前提下已經被使用到了IE網絡瀏覽器中,並與視窗系統進行捆綁式銷售。 對此,微軟公司方面的律師辯解到,Eolas與加州大學的這項專利是無效的,而且它們的客戶也沒有對此項專利造成侵犯。微軟方面對法院有關裁決感到十分遺憾,並且正在計劃準備上訴。 受到歐盟調查 微軟公司將瀏覽器軟件免費打包到視窗操作系統中的做法是利用微軟本身的市場優勢在電腦軟件業造成壟斷的關鍵所在。整個案件圍繞著IE瀏覽器的所謂“捆綁式銷售”展開。憑借這一優勢, IE瀏覽器已經在市場上擊敗了網景公司出產的網景瀏覽器。儘管網景曾經是昔日的市場領袖,不過現在已經風光不再。 儘管美國有關微軟公司的反壟斷案件已近尾聲,但是歐盟執行機構──歐洲委員會還在就微軟公司涉嫌壟斷的行為積極推行了另一項調查。一周以前,歐洲委員會還聲稱,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儘管微軟公司在美國政府法庭案件中輸掉了官司,但是它仍然在利用自身在軟件行業的壟斷優勢,通過將媒體播放器等軟件與視窗系統捆綁出售的途徑,向音頻與視頻市場及服務器市場擴張勢力。 |
![]() |
![]()
![]() ![]() 有關報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聯絡/薦言 Chinese@bbc.co.uk ![]() ![]() |
![]() |
![]() |
© BBC
BBC World Service Bush House, Strand, London WC2B 4PH, 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