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詳細報道內容![]() ![]() |
||||||||||||||||||||||||||||||||||||
2001年07月14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1:19北京時間19:19發表
\254\374\244\351\264C\305\351\254\335\244\244\260\352\245\323\266\370\246\250\245\324
![]() ![]() 北京青年熱烈慶祝取得奧運主辦權 美國主要大報都在頭版報道了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成功的消息,各報都認為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同時也對中國人權紀錄表示擔憂。 日本報紙則敦促中國更加對外開放,把奧運會辦好。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洛杉磯時報》在頭版報道這個消息時還都配有顯示北京市民歡慶的彩色照片。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接受了《華盛頓郵報》的採訪,他認為北京爭辦2008年奧運主辦權成功,這為中國提供了機會,使中國能夠朝為其人民創造一個積極的環境的方向發展,在這種環境中,中國人民將看到中國更開放,更容忍不同的意見。 鮑威爾認為這種進步符合奧林匹克的精神。 《紐約時報》的標題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在做出這個決定時是在表示"世界上這個人口最多的國家應該主辦這個世界最大的運動會。" 《洛杉磯時報》形容奧委會的決定是"有歷史意義的決定,第一次將奧運會帶到了這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是該報補充說,中國的人權狀況極其令人擔憂。 加州的一份大報(San Jose Mercury)認為北京的成功增加了舊金山和其他美國城市申辦2012年奧運主辦權的機會。 日本的反應 日本的報紙也對北京的成功做出了反應,希望中國會更加對外開放。 《朝日新聞》在社論中說:"正如韓國在漢城舉辦了奧運會之後加快了民主化進程,國際奧委會選擇中國也可以被看作是希望中國通過主辦奧運會也能夠發生變化。" 但是該報也表示北京可能會利用主辦奧運的機會來鞏固政治權力。 《朝日新聞》表示:"人們擔心的一點是中國共產黨可能會利用奧運會的機會,來增進人民對黨的熱愛。" 另一份大報《讀賣新聞》則敦促中國真正把奧運會辦好,讓那些反對北京主辦奧運會的人都能夠叫好。 該報說:"我們要求中國官員接受在人權問題上的批評意見,我們希望北京奧運會將得到全世界的祝賀,包括反對北京申奧的人權活動份子和人權組織。" 澳洲看準商機 澳大利亞外長唐納說,北京申辦奧運的成功對澳大利亞商界是個好消息。 唐納在接受澳大利亞電台採訪時說,悉尼為準備奧運所積累的經驗將使澳大利亞更能在基建,環境和後勤方面幫助中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聯絡/薦言 Chinese@bbc.co.uk ![]() ![]() |
![]() |
![]() |
© BBC
BBC World Service Bush House, Strand, London WC2B 4PH, 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