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詳細報道內容![]() ![]() |
||||||||||||||||||||||||||||||||||||
2001年03月02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1:36北京時間09:36發表
中國批准人權公約反響強烈
![]() 中國人大批准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在國際社會引起強烈的反響。 雖然有人將此舉看成是中國正式承認人權的重大發展,但是仍然有批評認為,中國批准公約時有重大的保留,並沒有允許公民成立工會組織。 美國歡迎 華盛頓對中國人大2月28日批准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表示歡迎,但同時強調,這不會改變美國在下個月召開的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年會上提出譴責中國侵犯人權的動議。 美國國務院星期一發表的全球人權狀況年度報告中指責中國人權記錄惡化。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鮑徹星期四表示,華盛頓希望北京也能批准和實施聯合國《民權與政治權利公約》。 他對中國在有關成立工會條款上的保留態度拒絕發表評論。
褒貶不一 在日內瓦的國際勞工組織負責國際勞工事務標準的執行主任塔皮奧特對中國批准該項公約表示肯定。 他認為這是一個有正面意義的事情,因為任何朝著全面執行國際人權公約的努力,都是向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
![]() 不過,對中國批准公約時所做的保留,在美國普林斯頓的著名作家和時事評論員劉賓雁卻有不同的看法。 他說,這正好表明中國現政權,跟毛澤東時代在人權問題上是一脈相承的。他不認為中國現政權有決心改善中國的人權狀況,而只是要美化自己,把自己打扮得好看點。 “保留”令人生疑 中國政府早在1997年就簽署了聯合國《公民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及《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在經過長時間的審議後,人大批准了後者,但是仍然做了重大的保留。 中國政府表示,這是因為該公約的某些條款與中國的憲法相違背。 中國勞工問題專家梁詠雩對中國是否會修改憲法中的工會條款表示懷疑,稱北京是否會真正批准公約還是個大問題,特別是考慮到中國以往的人權記錄,且認為國際機構,譬如說聯合國,必須保持警惕,對中國進行監察。 梁詠雩提出,中國政府是否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表來修改它的有關工會的法律呢?如果不修改工會法,這項批准又有什么意義呢? “國家主人” 中國在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社會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合資企業和私營企業蓬勃發展,工人已經早就不再是中國政府以前所稱的國家主人。 從這個層面上來講,中國政府確實有修改憲法的必要。不過近年來,如何安撫大批的下崗工人已經成為中國政府的棘手難題。 工人一旦有自由組成工會的權力,團結起來的工人力量將難以預測。 詳細解釋 中國著名政治學者劉軍寧期待中國方面對批准公約時所作的保留做出更詳細的解釋。 他說,20年前要中國簽署這樣的公約是不可能的。中國強調要與世界接軌,人權也要接軌。 儘管根據國際法,中國政府在簽署國際公約時可以提出保留,但是人們仍然期待中國在最近的未來,不但能夠全面地批准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而且能夠批准聯合國《公民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並且予以貫徹與實施。
|
![]() |
![]()
![]() ![]() 有關報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聯絡/薦言 Chinese@bbc.co.uk ![]() ![]() |
![]() |
![]() |
© BBC
BBC World Service Bush House, Strand, London WC2B 4PH, 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