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網上 網 絡 純文字頁 | 聯絡/薦言 | 疑難解答
BBC 中 文 網
中文網主頁 
中國報道 
英國新聞 
財經消息 
體壇快訊 
英語教學 
科技動態 
英國報摘 
專題報道 
網上論壇 
節目精選 
廣播時間表 
廣播頻率 
新聞五分鐘(普)
網上直播(普)
新聞五分鐘(粵)
時事一周(粵)
>詳細報道內容
2000年11月07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5:08北京時間23:08發表
分析:新互聯網法規的影響

BBC中文網駐北京特約記者 曉波

繼較早前頒布加強對互聯網行業控制的有關法規後,中國信息產業部及中國國務院新聞辦星期二(十一月七日)再一次發布了《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規定》進一步對互聯網行業經營的法規作了詳細的制定,針對較為敏感的新聞發布以及較難控制管理的"聊天室"以及"電子留言板報"(即大陸網民所說的"BBS"),和以往較為籠統的法規相比較,《規定》有了較為詳細的條款。

躲避控制

由於互聯網具有傳遞信息快的特徵,中國大陸當局一直對互聯網控制得十分嚴謹。

過往由於對行業沒有一個較為明確的法規,從事互聯網行業的同業一直表示難以適從。而且大部份的網站一直採取鑽空子的辦法躲避當局的控制。

在離國家權力中心較為接近的北京,對頒發"互聯網信息供應商"的工商注冊一直控制的特別嚴格。

在無法取得ICP的工商注冊的情況下,大部份的網站將工商注冊登記為經營"互聯網技術開發"或"計算機軟件開發"等較為不敏感的業務。

其他的一些網站,則選擇轉移陣地,將網站總部遷往對"互聯網信息"控制較為鬆弛的其他城市,例如上海和廣州等地。

嚴格控制新聞網站

而作為"互聯網信息"重要的組成部份--新聞,這次的《規定》也有了更為詳細的條款。《規定》特別限制了"新聞發布"的業務經營,甚至規定鏈接其他境外新聞網站也需要向國務院新聞辦申報審批。

以往曾經有中國內地的網站為逃避有關"新聞發布"的限制,用將登載敏感內容的部份網站內容存放在境外服務器的辦法,利用"鏈接""境外網站"而非發布新聞為借口經營網站。

這次的有關規定顯然是當局為堵塞有關互聯網行業法規不明確的漏洞而採取的一連串行動的一部分。

刑責



提供新聞的網站須要向當局申請

同時出台除了以上有關新聞業務的規定以外,中國信息產業部還頒布了《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指出網民對其在聊天室及電子留言板報上發表的言論需要負刑責,同時對作為網站經營者的網主的有關責任也相應作了較以往更為明確的規定。

除了要求網站對用戶資料保存的時間作了60天的規定以外,還要求網主保留用戶的其他私人資料,例如上網用戶的上網時間、用戶賬號、互聯網地址或者域名、主叫電話號碼等信息。網主需要在"國家有關機關依法查詢時,予以提供"。

軍事機密

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局此舉除了意圖加強對政治敏感的信息加以更為嚴格的限制以外,同時也有意要加強當局在軍事機密方面的控制。

有香港傳媒引述《中國國防報》的報導,指出大陸為數眾多的軍事內容網站為吸引網站流量,通過互聯網散布軍事消息甚至泄露軍事機密。

對於當局日益嚴密的控制,有互聯網行業人士指出對網絡行業在大陸已經受資金壓力的情況下,意味著經營將更加困難,同時也有可能令海內外的資金對投資大陸互聯網行業的信心更有保留。

投資者態度審慎

隨著全球科網股的進一步調整,投資者對網絡行業的前景紛紛採取審慎態度,國內得網絡行業也不例外。

據大陸的媒體報道,在中國內地的網絡行業目前有超過2.5萬個網站面臨嚴峻的財政挑戰。眾多的網站在前一階段以花完了再融資的心態去經營,以鋪天蓋地式的廣告宣傳攻勢贏取更多的瀏覽量及用戶。

過去以網站瀏覽量及用戶數目作為網絡公司價值評估的日子不復存在。

投資商以更為現實的商業標準來衡量他們是否應該投資,沒有一個實在的利潤模式及經營記錄令網絡公司難以吸引投資商的青睞。

10月初在中國北京由中國網站拍賣委員會舉辦了中國首次網站拍賣會。170多家網站報名參加,拍賣委員會由納斯達克、軟庫、高盛及政府代表組成。

最後在所有合資格參加拍賣的35個拍賣項目中只有一家有關法律內容的網站億絡網(elawchina.com)以1550萬元人民幣,成功出售20%股權。

然而更多的網絡公司,則面臨資金即將枯竭的局面。

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的數月,為數不少的網絡公司將由於資金問題經營不下去,並以互聯網行業的"黑色的冬天"形容即將來臨的危機。

 BBC中文網全部內容
  

繁體 簡體


相關網站


非本網站內容BBC概不負責



返回BBC中文網主頁 | 返回頁首   
聯絡/薦言
Chinese@bbc.co.uk


© BBC
BBC World Service
Bush House, Strand, London WC2B 4PH, UK.
其他語言的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