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燃油减价越快越好
|
随着国际油价下滑,英国首相布朗公开喊话,要求国内燃油供应商尽快跟随调整价格,回馈英国消费者。
在市场忧虑经济放缓甚至衰退,导致石油需求下降的氛围下,原油价格从6月份的每桶147美元高位回落。
美国纽约原油期货星期五(10月10日)下跌8.89美元,收报每桶77.7美元;伦敦布兰特原油期货也下跌8.57美元,以每桶74.09美元收盘。
布朗首相说:“我要让这些价格下调能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而且越快越好。”
英国一些同时售卖燃油的超级市场已经率先减价。特易购(Tesco)星期五宣布把汽油和柴油售价即时降价每公升3便士(5.1美分);艾斯达(Asda)上周已经宣布每公升降价1便士(1.7美分)。
另一家超级市场Morrisons的发言人则表示,他们自7月以来已经五度降价,这包括刚在上周宣布的一次。
不过英国汽车协会的发言人批评说,英国汽油零售商的减价速度仍然不够快。
英国汽车零售业联合会汽油零售商会总监霍洛威则指称,布朗自己才是左右燃油价格的人。
霍洛威说:“布朗一向有能力透过削减燃油税来降低燃料价格,但却避免这样做。”
需求“放缓”
布朗发表减价言论之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属下的国际能源署下调了他们对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测调低至15年来最低水平。
国际能源署把2008年的预测调低至每天44万桶,比此前预测减少22万桶;2009年的预测也减少19万桶,至每天69万桶。
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署把需求下降归咎于经济疲软,尤其是最近世界市场欠缺流通性,造成当前的金融危机。
国际能源署表示,发达国家尤其感受到这种经济疲软带来的冲击,然而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弹性”。
机构指出,纵使非经合组织成员国也可能出现经济放缓,但是目前不能肯定会否出现整体的经济衰退。
此外,国际能源署认为,目前仍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中国经济出现急速放缓,中东地区的需求仍然旺盛。
另一方面,国际能源署认为全球信贷危机也促成了需求下降,因为企业集资用以投资工业变得困难。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9月同意收紧供应量,至今每天减产30万桶原油。国际能源署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此前未经策划的储运损耗。
在9月份,国际石油供应每天一共减少了110万桶。
但是,欧佩克减产有助于支持油价上涨,符合组织的利益。如果石油供应显著下降,价格将得到稳定。
欧佩克此前召集于11月18日在维也纳举行一次特别会议,讨论“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形势,以及对石油市场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