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庆55周年系列
BBC中文网记者 王戎
西方学者看中国
|
毫无疑问,中国现在的国际角色,和半个世纪前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的国际地位与55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
五十多年前它是国际共产主义阵营一员,三十多年前它加入了联合国,二十多年前,邓小平启动了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使得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各方面重新融入国际社会。两年前,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过去十年到十五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出口产业的壮大推动了贸易的扩张。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经济专家拉迪预言,“2004年,中国将成为在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经济。”
他指出,中国的贸易迅速增长,对亚洲造成尤其重大的影响。
拉迪说:“其他亚洲国家认识到中国是它们的头号出口市场,又因为中国的进口增长也很快,所以中国对亚洲国家,包括最大的经济体日本的经济增长,起了重大作用。”
正因为近十年中国在区域和国际经济、贸易和外交层面的角色日益显赫,打破了国际间原有的势力均衡,由此引起各方的不同反应,中国威胁论是其中最明确的一种。
未知数
但是,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室的东北亚事务专家季北慈认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到底是不是一种威胁,现在下定论为时过早,因为还有不少未知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随着中国日益强大,国际社会和中国是否能互相容纳和适应对方。
他说:“世界历史经验表明,每当国际间出现一个新的力量时,有时会造成破坏,因为现有体系中的力量需要接纳和适应新的力量,而新的力量,现在是中国,显然要寻求更大的影响力,要扮演更大的角色。至少历史表明这个过程不会一直顺顺当当。所以这是个最大的问号。”
 |
如果中国成功地推进市场和政治改革,那么二、三十年后,它有可能通过经济力量改变世界基本格局。它有可能成为美国的主要挑战者。
|
另一个未知数与历史有关。季北慈指出,在中国,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扬眉吐气感或民族自豪感有可能向极端方向演变而成民族主义情绪,而中国人同时也有受害者心态,这两种情绪如果结合在一起,很可能具有爆炸性。
“直到最近,中国一直认为在历史上自己是国际力量的受害者。它在强国圈子里应有的位置,被强行、无理地剥夺了,尤其是在一百五十多年前。这种带着怨气的强大力量,这种自己觉得是历史的受害者的心态,是可能带来问题的,因为如果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试图讨回公道,这就值得担忧了。”
台湾问题
领土问题是这种担忧的一个重要成分,台湾问题首当其冲。而台湾问题又是目前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和中国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沈大卫教授说,“美国在东亚事务中扮演了最主要的角色,在北京看来。美国是中国统一、台湾回归大陆的主要障碍,它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军力部署,对中国构成潜在的军事威胁。但是,美国也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一个样板。在中国领导人看来,美国是一个威胁和榜样的混合体。”
那么,经济和外交实力不断增强的中国,又希望扮演什么样的国际角色呢?法国INSEAD国际商学院教授、转型经济专家斯托利认为中国本质上是在寻求维持现状,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帮助稳定国际体系。
“这意味着在向巴基斯坦和中东出口核武器、朝鲜问题的解决等问题上变得更温和。根据我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解读,考虑到国际事务的特性,我认为担当维持现状的角色,是符合中国利益的。”
斯托利教授预言:“如果中国成功地推进市场和政治改革,那么二、三十年后,它有可能通过经济力量改变世界基本格局,有可能成为美国的主要挑战者。”
未入核心
但是,意大利学者、《中国梦》一书的作家周博认为,中国还没有进入主宰国际事务的核心圈子,因为中国还没有参与国际政治议事日程的制订。
中国的外交地位日益重要
|
周博说:“世界领袖级国家,比如美国和欧洲,现在认为在国际事务上与中国领导人协商,作为一种外交行为,变得更重要了。但我不相信美国或者欧洲领导人在考虑国际外交政策时,会首先给北京拨电话。”
虽然中国正在经济贸易和外交层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它在世界范围寻求实现更大政治抱负的努力则受到国内政治和社会问题的牵制。
斯托利教授说:“长期而言,我认为最终有一天,中国会和美国进行重大的谈判,但关键因素是,中国必须改变它的政治体制。”
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的季北慈指出,中国领导人其实相当对这一点非常清楚。
“事实上,和平崛起这个概念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必须走和平的道路,原因正是它的领导人知道,他们必须把精力集中在应付国内的挑战上。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问题,确实会影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而至少在十年之内,这些问题仍将是中国领导人的主要担忧。”
显然,如果中国希望在国际间再现五百多年前那种举世无双的辉煌,前面还有来自各方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