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详细报道内容![]() ![]() |
||||||||||||||||||||||||||||||||||||
2004年01月03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7:55北京时间15:55发表
美太空船穿彗尾采星尘
![]() ![]() 飞船拍摄到的照片显示彗星布满坑洼的核体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艘称作“星尘”的太空探测器与“野彗星2号”相遇,在距离这颗巨大的冰石彗星主体仅240公里处穿过彗星的尾巴。 “星尘”探测器发回了令人惊异的彗星照片,并采集了彗核所“拖曳”的彗尾尘粒,样本将在两年后抵达地球。 这次穿透1月2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944发生在深太空,距离地球3.89亿公里。 科学家们希望,探测器得到的数据将为太阳系早期形成的历史提供可贵的信息。 这次使命的首席科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布朗里说,“彗星的‘合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探测器的工作状态非常好。我们收集到了彗星的尘埃,将把它带回来,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内进行分析。” 巨型‘喷气流’ 野彗星2号的直径大约5.4公里,主要由冰组成,以每小时21960公里的速度驶过探测器。 探测器在彗星的灰尘和气体的明亮的晕圈之中逗留了8分钟,所收集到的大量数据需要用30多个小时才能输送到中心控制室,包括大约70幅照片。 第一批照片显示,彗星核体布满坑洼,可以看到四、五条巨型“喷气流”--物体从彗核奔涌而出。 探测器的尘埃流仪器显示,“星尘”探测器可能穿过了其中两个“喷气流”。 “星尘”探测器已经运行了将近五年的时间,才抵达这次相遇地点。 采集到的星尘颗粒被储存到一个分离的封闭舱里,经过长途跋涉,2006年1月15日将抵达尤他州美国空军的试验场。 由于这些灰尘颗粒在一个冰冻的彗星上保存了数以亿计年的时间,因此,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微小的星尘将会使人类对于太阳系的形成有一个新的见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联络/荐言 Chinese@bbc.co.uk ![]() ![]() |
![]() |
![]() |
© BBC
BBC World Service Bush House, Strand, London WC2B 4PH, 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