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详细报道内容![]() ![]() |
||||||||||||||||||||||||||||||||||||
2002年11月23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5:57北京时间23:57发表
台湾农渔民大游行抗议改革
![]() ![]() 台湾农渔民在中正纪念堂展开游行示威 BBC中文网台湾特约记者 杨孟瑜: 超过10万名来自台湾各地的农渔民,今天(11月23日)集结台北举行大游行,抗议陈水扁政府的基层金融改革措施。 这场台湾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渔民大游行,在傍晚提前结束,但对台湾政局的影响仍持续扩 散,包括行政院长游锡堃与多位内阁官员,已为金融改革所引发的风暴提出辞呈。 这场定名为"1123与农共生"大游行,是陈水扁政府上台后,最大规模的农渔民抗议行动,参与者来自四面八方,全台湾300多个乡镇的农会,除了约10个农会缺席之外,其他都出动农民参与。 原本预计是10万人大游行,据主办单位统计,实际到场人数超过10万,逼近12万人。 农渔民星期六(23日)中午在中正纪念堂集结,然后绕行附近道路,再汇聚于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另分一路在财政部前抗议。队伍中举著"农亡、国亡","支持改革、反对消灭"等标语,有些农村妇女头戴花布斗笠,以农家传统装扮表达心声;有的老农谈起农民前景,不觉老泪纵横,表示不要再让子孙务农。 党派反映 总统府前以大批警力阻绝,游行的农渔民在广场发表演讲,递交陈情书。台湾农业最高主管单位农委会主委范振宗到场接受陈情,并向农民致歉。 范振宗还表示自己无法执行上级政策,让农民耗时费力北上陈情,他会在游行之后请辞。 除此之外,台湾两大在野党,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曾分别在游行展开前到场致意,并发表谈话,抨击民进党政府未照顾农民生活。不过为避免政治力介入,连战、宋楚瑜只致词,并未参与游行。 整场游行过程大致平和,农渔民在表达完诉求后,于傍晚五点左右宣布解散,较原本预定七点结束的时间,提早了两小时。 台湾行政院方面,由发言人庄硕汉表示,政府已充份了解农民的心声,未来将从法令、政策等各方面,落实照顾农民生活、建设农村,推动台湾农村的永续发展。庄硕汉也表示,行政院长游锡堃对农渔民大游行能和平理性落幕,内心非常欣慰。 诱因 溯这场大游行的起因,是陈水扁政府推动基层金融改革,也就是针对台湾众多农村、渔村中的金融机构(各地农会、渔会的"信用合作社"等)进行整顿,这些基层金融组织,和广大农渔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但长期以来也存有不少地方不当利益勾结、造成金融呆帐"黑洞"等问题。而政府整顿过程中,让农渔民感觉到似乎要"消灭"农渔会,不顾他们需求,因而反弹渐增。 虽然陈水扁近日曾宣布"暂缓实施"改革措施,并亲自南下与农民沟通,试图"灭火",但农渔民们还是照常举行这场大游行。台湾有评论者指出,对基层金融改革作法的不满,恐怕只是近因,重要的是,大多数农渔民可能是不满意台湾当前的经济大环境,或不满意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而藉此机会北上一吐怨气。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陈水扁在推动这项金融改革中,先是表明"宁可失去政权,也要进行改革"的决心,但接下来又宣布"暂缓"改革,以及在与农民沟通时指责行政部门作法不当,此举使得行政院长游锡堃,及财政部长、农委会主委等相关官员纷纷请辞,虽在慰留中,但已造成内阁震荡。农渔民大游行虽已落幕,但陈水扁执政危机未解。
|
![]() |
![]()
![]() ![]() 有关报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联络/荐言 Chinese@bbc.co.uk ![]() ![]() |
![]() |
![]() |
© BBC
BBC World Service Bush House, Strand, London WC2B 4PH, UK. |